女僕主題餐廳的定義
前言裡也說過了,我是社會科學出身的,而社會科學的思考方法也影響了我很多,常常和別人討論事情前,第一個回應總是:「對於你來說,X的定義是什麼?」因為討論下去,某詞的定義大家都有不同的看法,就很多時間都浪費在了解別人的定義,確認別人的定義,討論的方向就會走歪。
女僕主題餐廳雖然沒有很準確的定義,但還是有大家都認同的地方,首先,雖然女僕是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產物,但現在所指的女僕主題餐廳是來自日本的文化,而且大多數因發展源起的關係,與動漫電玩文化密不可分。現存的女僕主題餐廳自然亦與日、台在二戰前的女給咖啡廳有一定的分別。
如果要完整的發展史和定義,相信本站的資源庫會有更多的說法,但對於我來說,女僕主題餐廳其實是這樣的。
首先是先拋開A片給你的印象吧,其實女僕主題餐廳和色情事業有很遠的距離。女僕主題餐廳只是主題餐廳的其中一種,應該算入服務行業和飲食業。而女僕主題餐廳也受日本家庭餐廳的影響,就例如很多時候被認為女僕主題餐廳必備的蛋包飯,其實本身在日本家庭餐廳餐牌中也常出現,甚至是日本主婦的家常菜。
食物以外,女僕主題餐廳和其他主題餐廳的分別就是在於環境和服務上。有不少討論都說女僕主題餐廳是治癒人的地方,個人覺得,這種治癒是建基於「主人」和「女僕」的角色扮演,這裡說的是角色扮演不是Cosplay,而是一般社工帶小組、輔導出現的「角色扮演」。Cosplay一般都必須扮演動漫電玩中的特定角色,已經有固定的性格和對白,別人是會說得出一個角色的名字。而女僕主題餐廳中的「主人」和「女僕」只是一種「身份」,雖有一定的行為框架和對白,但有很多空間去演繹出自己的「屬性」。透過「角色扮演」,人就可以進入另一個世界,用另一種身份生活,用另一種角度去思考事情,自然心情也會放鬆下來。而且2.5次元的世界會比較貼近完美一點吧,特別是動漫電玩一向被視為次文化,「逃」到這就不用怕別人的眼光,可以放心交流吧。(到女僕主題餐廳卻被女僕們放置,不在此討論範圍)
要建立這種異世界,除了餐廳的裝修,有一個舒適、熟悉、有安全感的環境之外,就是要有一個和現實相差很大的世界觀和人設,把「客人」說成「主人」,把菜式、收費都換成不能理解的名字,也是建立異世界的過程。要找相類似的例子,可以想一下迪士尼樂園,一個只有歡笑和魔法的地方,還要有城堡和配合環境的背景音樂,除了排隊等候和付鈔買紀念品的時候,你被強扯回現實世界,其餘時間你不也是迪士尼中的主角嗎?女僕主題餐廳也是做同樣的事情,所以「主人」投入一點,「治癒」的效果也更佳吧。
服務方面,一般餐廳侍應也會給予你一定服務,但互動程度會較低,「笑容免費供應」也只限在麥當勞下單的時候吧。而「女僕服務」一般都會更多的「互動」,例如一起施魔法令食物更好吃;一起用即影即有相機拍攝合照。「女僕服務」亦會不只在下單的時候,送餐時在蛋包飯、積分卡上畫畫(媽媽的蛋包飯其實可能也有,但媽媽不會給你積分卡);咖啡拉花、七色的梳打也很會打動「主人」的心。
當然,隨著市場的需求變化,女僕主題餐廳從形式大致分為萌系、英式(其實都是日式),又在服飾、服務上有很多不同的演變,特別是近年經常討論的女僕主題餐廳IDOL化。但一間女僕主題餐廳還是要有齊餐飲、環境、服務這三個元素,不同的只是店主在這三個元素中比重上的決定和三者配合時有沒有很強的化學作用。
現時香港出現了不少主題餐廳聲稱不是女僕主題餐廳,亦有女僕主題餐廳不時舉行活動,在活動期間不穿女僕服。但由於除了衣著、稱呼上有分別之外,他們的營運方式、客人族群非常相似,甚至工作人員有流動,也會走到這類「不是女僕主題」餐廳應徵,我實在看不出有什麼大分別,於是在本網也會列出。
女僕主題餐廳雖然沒有很準確的定義,但還是有大家都認同的地方,首先,雖然女僕是英國維多利亞時代的產物,但現在所指的女僕主題餐廳是來自日本的文化,而且大多數因發展源起的關係,與動漫電玩文化密不可分。現存的女僕主題餐廳自然亦與日、台在二戰前的女給咖啡廳有一定的分別。
如果要完整的發展史和定義,相信本站的資源庫會有更多的說法,但對於我來說,女僕主題餐廳其實是這樣的。
首先是先拋開A片給你的印象吧,其實女僕主題餐廳和色情事業有很遠的距離。女僕主題餐廳只是主題餐廳的其中一種,應該算入服務行業和飲食業。而女僕主題餐廳也受日本家庭餐廳的影響,就例如很多時候被認為女僕主題餐廳必備的蛋包飯,其實本身在日本家庭餐廳餐牌中也常出現,甚至是日本主婦的家常菜。
食物以外,女僕主題餐廳和其他主題餐廳的分別就是在於環境和服務上。有不少討論都說女僕主題餐廳是治癒人的地方,個人覺得,這種治癒是建基於「主人」和「女僕」的角色扮演,這裡說的是角色扮演不是Cosplay,而是一般社工帶小組、輔導出現的「角色扮演」。Cosplay一般都必須扮演動漫電玩中的特定角色,已經有固定的性格和對白,別人是會說得出一個角色的名字。而女僕主題餐廳中的「主人」和「女僕」只是一種「身份」,雖有一定的行為框架和對白,但有很多空間去演繹出自己的「屬性」。透過「角色扮演」,人就可以進入另一個世界,用另一種身份生活,用另一種角度去思考事情,自然心情也會放鬆下來。而且2.5次元的世界會比較貼近完美一點吧,特別是動漫電玩一向被視為次文化,「逃」到這就不用怕別人的眼光,可以放心交流吧。(到女僕主題餐廳卻被女僕們放置,不在此討論範圍)
要建立這種異世界,除了餐廳的裝修,有一個舒適、熟悉、有安全感的環境之外,就是要有一個和現實相差很大的世界觀和人設,把「客人」說成「主人」,把菜式、收費都換成不能理解的名字,也是建立異世界的過程。要找相類似的例子,可以想一下迪士尼樂園,一個只有歡笑和魔法的地方,還要有城堡和配合環境的背景音樂,除了排隊等候和付鈔買紀念品的時候,你被強扯回現實世界,其餘時間你不也是迪士尼中的主角嗎?女僕主題餐廳也是做同樣的事情,所以「主人」投入一點,「治癒」的效果也更佳吧。
服務方面,一般餐廳侍應也會給予你一定服務,但互動程度會較低,「笑容免費供應」也只限在麥當勞下單的時候吧。而「女僕服務」一般都會更多的「互動」,例如一起施魔法令食物更好吃;一起用即影即有相機拍攝合照。「女僕服務」亦會不只在下單的時候,送餐時在蛋包飯、積分卡上畫畫(媽媽的蛋包飯其實可能也有,但媽媽不會給你積分卡);咖啡拉花、七色的梳打也很會打動「主人」的心。
當然,隨著市場的需求變化,女僕主題餐廳從形式大致分為萌系、英式(其實都是日式),又在服飾、服務上有很多不同的演變,特別是近年經常討論的女僕主題餐廳IDOL化。但一間女僕主題餐廳還是要有齊餐飲、環境、服務這三個元素,不同的只是店主在這三個元素中比重上的決定和三者配合時有沒有很強的化學作用。
現時香港出現了不少主題餐廳聲稱不是女僕主題餐廳,亦有女僕主題餐廳不時舉行活動,在活動期間不穿女僕服。但由於除了衣著、稱呼上有分別之外,他們的營運方式、客人族群非常相似,甚至工作人員有流動,也會走到這類「不是女僕主題」餐廳應徵,我實在看不出有什麼大分別,於是在本網也會列出。
謝先生 二零一八年六月十三日